治理机制的变革与治理技术的创新相结合,重在提升群众的参与度、政府的服务性,有助于调动各方共同参与社会治理的积极性,使社会治理“活起来”“动起来”
一个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水平很大程度上体现在基层,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,要循序推进基层治理效能提升,持续推进社会治理智能化、智慧化,力求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。
党的十八大以来,习对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。“十三五”期间,各地区各部门慢慢地增加和创新社会治理,逐渐完备党委领导、政府负责、民主协商、社会协同、公众参与、法治保障、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,取得了良好成效。同时,基层治理点多面广,仍存在一些短板和弱项。如何有效动员基层群众参与治理、如何和谐化解邻里纠纷、怎么样才能做好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、如何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等等,一系列问题有待在治理实践中加以解决。
加强和创新基层治理,科技支撑必不可少。习指出,“要更看重联动融合、开放共治,更看重民主法治、科学技术创新,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、法治化、智能化、专业化水平”。不久前,笔者在浙江省衢州市调研发现,当地借助大数据、云计算、人工智能等技术,有效解决基层治理技术供给不足的问题,为实现社会治理智能化注入动力。调研时笔者的一个突出感受是,当地群众能灵活掌握各种小程序和软件,类似“村情通”APP已借助信息化建设在衢州市龙游县的行政村普遍的使用,基本实现了村情民意电子化、办公办事掌上化。科技改变治理方式,不仅让老百姓“少跑腿”,而且提高了办事效率,增强了群众满意度。
小小“村情通”是技术发展的产物,也在某些特定的程度上说明,推动政府决策科学化、社会治理精准化、公共服务高效化,离不开使用信息化手段感知社情民意、畅通沟通渠道。比如,浙江温州打造“智慧村社通”平台,集政府监管、村务管理及公共服务等功能于一体;湖北武汉开发“智慧平安社区”APP,涵盖社区服务、一键报警、活动信息等多项功能;广东珠海优化智能化服务供给,依托党群服务中心推进城乡社区综合服务平台建设,努力打造“15分钟党群服务圈”。这些案例表明,治理机制的变革与治理技术的创新相结合,重在提升群众的参与度、政府的服务性,有助于调动各方共同参与社会治理的积极性,使社会治理“活起来”“动起来”。
习在基层代表座谈会上指出:“‘十四五’时期,要在加强基层基础工作、提高基层治理能力上下更大功夫。”推进智能化治理,促进业务融合、服务融合,提高治理效能大有可为。在此过程中,还要充分的发挥基层党组织的作用,把党支部建在平台上、将群众集中在社区网络上;充分的发挥德治的社会教化作用,把村规民约纳入网络德治教育渠道。利用科技赋能基层治理,用“小程序”办好“大事情”,以服务全程全时、管理高效有序来实现基层善治,将更好凝合力、聚人心,助力经济更富活力、社会更有秩序、生活更美好。
上一条: 基于储能系统方案设计
下一篇: 霍尼韦尔推首款商用太阳能控制系统